注册|登录你好,欢迎来到青春娱乐网!
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新闻 > 电视 > 详细内容

青藏高原上的奋斗者,《石榴花开》走近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同胞

2019-11-12 11:40:38 来源:青春娱乐网 编辑: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芒果TV自制纪录片《石榴花开》每周二中午12点正在热播,本期节目以“雪域天空下”为主题,讲述了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民间艺术团副团长兼导演次旺洛追、拉萨市里的快乐面包师巴桑次仁以及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米林县派镇吞白村的农庄的发起人德吉旺姆三位藏族同胞,在青藏高原上为传承民族文化,建设美好家乡而努力奋斗的故事。

  感悟历史珍惜当下,次旺洛追带年轻演员感受旧社会农奴悲惨生活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民间艺术团的年轻演员们正在排练西藏旧社会农奴题材话剧《农奴泪》。这部话剧讲述的正是旧社会农奴悲惨生活,以及解放后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如今,年轻演员们已很难想象当年农奴制度下旧社会农奴的悲惨生活,眼看演出时间就要到了,团长对排练效果并不满意,副团长兼导演次旺洛追压力倍增。

  次旺洛追带领艺术团演员们来到克松村,这里曾是旧西藏农奴主的庄园。1959年6月,在人民解放军和工作队的帮助下,克松庄园300多衣衫褴褛的农奴率先组织起来,砸碎锁链、获得新生,成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农奴泪》话剧正是民主改革以前克松庄园农奴生活的缩影。

  为了让年轻演员们能体会到当年真实的农奴生活,次旺洛追带领艺术团演员们找到了多吉老人,他是当年参与了农奴泪话剧演出的演员,也曾亲身经历过农奴时代。多吉老人把大家带到了青稞田里,让大家体验起当年真实的劳动场景,背上沉重的青稞亲身体验当年旧时代农奴的苦难。从克松村回来以后,演员们都深受触动。带妆预演那天,团长和多吉老人早早的来到剧院,舞台上,演员们拿出了他们最好的状态。舞台下,多吉老人看得入神,回忆起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多年过去,苦难的日子早已远离,现在的克松村,房舍敞亮,村容整洁,老人们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巴桑次仁创新青稞面包成“网红”,发展藏族特色产品

  巴桑次仁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里的面包师,他的藏式黑青稞“牛粪”面包,是拉萨市里被人追逐的“网红”产品。开办针对藏族牧民职业培训学校的阿旺旦增有一个 “送培入村”的任务,他特意找到巴桑次仁,希望巴桑次仁把用青稞制作面包的技术教给当地的牧民。巴桑次仁从2007年开始,就在琢磨着用青稞来做面包,他当然乐意将自己一直在努力的事情,教给更多的藏族同胞。所以尽管路途遥远,巴桑次仁还是欣然赴约。

  卡冬村,地理位置偏僻,唯一的特产就是青稞。青稞粉做面包需要高温发酵,但卡冬村平均海拔4500米,气温较低再加上村里硬件设施条件有限,无法保证青稞粉充分发酵。桑次仁没有被现场情况难倒,因地制宜地搭建起露天面包房。好不容易解决了温度问题,但高原上瞬息万变的天气,在炉子生火时突然下起了雨雪。为了保护炉火,几个藏民用身体撑起一张防雨的布,尽管因为温度的原因,面包的卖相并不尽如人意,但味道让大家都觉得新奇。在这之后,青稞会不会以面包这样的形式进入藏民的日常生活,或是变成其他特色产品,为村子带来收入和活力呢?

  德吉旺姆带领村民开农庄,扎根扶贫事业做“致富带头人”

  33岁的德吉旺姆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米林县派镇吞白村的集体农庄“公尊德姆”的发起人,也是村里的带头致富人。在她的组织下,大家合股办起了农庄。可就在最近,安排得好好的工作,普巴总是借故不来,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也并没有起到好效果。

  德吉旺姆曾在村里开了第一家商店,后来进城经商,在外打拼多年,是村里见过大世面的人。但当时入股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份,这也让普巴受到了影响。德吉旺姆决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可建设农庄费用不低,德吉旺姆和股东们已经将自己的全部积蓄都投入进去了,怎么让一碗水端平,又能让所有人享受到农庄的收益呢?

  最后在德吉旺姆的劝说和行动下,让普巴有了触动。他开始明白,入股分红利只是致富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努力才能改善生活。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优势,在南迦巴瓦峰下开设的农庄,给村民们解决了就业,加上德吉旺姆十分看重游客体验感,农庄获得了可观的营利。

  话剧将历史展现给年轻人、偏远的卡宗村和拉萨市同步兴起青稞面包、集体农庄“公尊德姆”试营业以来,已实现利润30多万元……相信和次旺洛追、巴桑次仁、德吉旺姆一样勤劳的藏族同胞们,生活必定会在奋进中发展,在变革中繁荣,日新月异,走向更加的美好!下周,《石榴花开》将继续重点关注在中国地域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少数民族,讲述塔吉克族的故事,敬请期待!

关键词:

资讯

鲜娱韩娱娱评社八卦独家

明星

内地港台欧美日韩

电视

视讯剧评

电影

影讯影评

音乐

乐讯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