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生活总要继续,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忙着死、要么忙着活。- 《肖申克的救赎》
豆瓣和IMDB都有一个top250的电影清单,在考虑是不是花个三五年时间把豆瓣top250都看一下。豆瓣top1就是《肖早克的救赎》,在IMDB上,这部电影也常年居于前两名。确实是一部现象级的电影。
这是一部监狱题材的电影,但在立意上有些特别。它不是关于监狱暴力的,也不是要讲人性善恶的,而是告诫人们无论何时何地,应该对生活抱有希望。希望,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监狱是个特别环境,一片狭小的空间,被墙包围着,这里留给人的往往只有绝望。瑞德说「踏进的瞬间,过去的一切就都离你而去,剩下的只有对过去回忆」。狱中的生活都是重复的日常,除了每天的洗衣房工作,每个人的日常还会有些不同,比如布鲁斯每天晚上推车给大家送书、瑞德则是时常给大家弄违禁品,安迪的日常则是伯格斯不定期的骚扰。
这种日复一日的单调、重复是残酷的,它消磨了人的意志,也让生活失去了意义。这种状态在老布鲁斯身上得到了集中暴发。布鲁斯是小个子老头,在肖申克监狱待了50年,连典狱长都换了六任,他与外面的世界已经完全脱节,所以当他听说自己得到假释时,他害怕,他甚至想通过再次犯案来换取继续留在监狱。
假释出狱后的布鲁斯,无法适应社会,甚至怀念监狱,他说:
晚上我不能入睡,经常做恶梦,身体像一直往下掉,醒来时感到恐惧,要想一会才知道自己在哪儿
醒来还需要想一会才知道自己在哪,多么凄凉。最终,他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这一切。
狱中长期的日常生活让人麻木而不再对生活抱有希望,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后来安迪再越狱前,跟瑞德要了一个承诺,就因为这个承诺,瑞德在假释后尽管有老布鲁斯的心境,但没有走布鲁斯的老路,希望是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
剧中,安迪和瑞德很早就成为了朋友,一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只发生过一次口角,就是在享受完莫扎特的音乐后,在饭堂中关于「希望」对话。瑞德说「我告诉你,我的朋友,希望是很的危险的东西,希望会让人疯狂,它在这儿没用,你最好习惯这个想法。」安迪不以为然。
安迪大概是狱中,唯一一个仍对生活抱有希望的人。并且,他也一直为之努力。
他抓住机会提出帮看守长逃税,为同伴们获得赢得了啤酒;成为典狱长洗钱的帮手后,他获得了一定的保护及自由,开始每周给州里写信,希望扩建图书馆,六年的坚持,只换来了200元的施舍,他没有放弃,还自嘲「哇,只用了六年的时候,现在开始,我每星期写两封信」。他说到做到,每周写两封,最终得到了每年500元的预算,成功将肖申克监狱的图书馆打造成了新英格兰最好的监狱图书馆。为了纪念布鲁斯,将图书馆取名为「Brooks Hatlen Memorial Library」。
瑞德说「在监狱中,不能让心空着,总要找点事情做」,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有些人得过且过,而安迪则希望过有「人味」的生活,纵使是在监狱中。电影后半段,有些画面丝毫没有监狱的感觉。
安迪入狱是被冤枉的,所以只是在监狱中过着有「人味」的生活,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他说「无论他犯了什么错,他都已经补偿了」,他需要出去、需要自由。当从汤姆那里得到真凶的信息后,他找典狱长申冤,可惜监狱总归是黑暗的。他没有成功,而且被关禁闭长达两个月,汤姆也因此被暗杀。
最后他选择了越狱,原来,在狱中的这十九年,他一直在用小槌子挖隧道。瑞德曾认为,用这个小槌子得要六百年才能打通隧道,但安迪却用了不到二十年(已是人生大半黄金时间)。
最终,安迪爬过那500码的臭下水道,获得了自由。
说到自由,纵使在狱中,安迪也同样拥有着自由的心灵。为同伴赢得啤酒和广播莫扎特音乐这两次安迪都露出了迷样的微笑,大概就是心中体会到了那份自由。
除了监狱题材与希望主题的巧妙结合,这部电影的叙事方式同样独特。虽然安迪是电影的主角,但导演是从瑞德的角度讲述着故事。它让观众不是站在安迪的角度,而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安迪的所作所为,这种客观的视角,让观众被安迪的故事所打动,又不会觉得安迪做作。最后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也让观众大快人心。
监狱奠定了电影沉郁的基调,而且全剧基本没有女性角色,容易造成观众压抑的情绪体验。所以导演在处理暴力场景的时候非常谨慎,没有过分的渲染,多数时候都是开始之后就转移镜头,最后只留下些许打斗的背景声音。同时,导演也穿插了少量搞笑的对话或场景来调节影片气氛,比如在整理图书的时候,有本《基督山伯爵》,安迪对海伍德说「这是讲越狱的,你应该会喜欢」,瑞德在旁一本正经的道「那我觉得应该发到『教育类』,对吧」。看到这里,不禁会心一笑。再如,载着汤姆这批「新人」的押送车缓缓驶进监狱时,竟然响起了欢快的背景音乐,大概也是导演想要调节一下观众的神经吧。
好电影总能给观众留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即使剧情都忘记了,但那个永恒的东西却一直留存心底。《肖申克救赎》留给我们的就是希望。不要让单调的生活,消磨了你的意志。
看片网址:贝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