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你好,欢迎来到青春娱乐网!
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新闻 > 独家 > 详细内容

擦拭初心 以史为鉴:让历史照亮未来

2021-09-24 09:48:50 来源:青春娱乐网 编辑: sai

  首次以电视剧形式全景展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荧屏巨制《大决战》正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热播。自开播以来,该剧引发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人群的聚焦、热议、泪目、致敬、共情。电视剧带着我们完成一次跨时空的对话,以电影制作级的标准、历史教科书式的时间空间轴、纪录片级的年代场景人物再现,为我们还原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为我们揭示“大决战”中制胜的秘诀,更以军舰、飞机、大炮、战机等特效制作,85场攻城、轰炸和水战的逼真场面直接“炸开”心灵,让我们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一、巧用悬念:

  在这场关系国家命运的大决战中,敌我人力、物力极其悬殊,一场在理论上完全没有可能胜利的战争,却如变魔法般发生了大逆转,从战略、战术到战斗三个方面包含了无限悬疑、张力和秘密。

  《大决战》在故事结构线中,贯穿着大大小小“挑战”任务,这样的方式,非常容易激发观众的观影兴趣、探索热情、沉浸式体验感。

  与战争成败相关的,还有多重光影交织中的人物群像,大大小小人物的命运、与生死相关的各种发人深省的问题、战略和战术巧妙运用中出人意料的反转等。

  国共博弈的关系中,共产党经历着来自国民党的各种挑战,包括:被视为“土包子”的不屑、以“剿匪”命名的不敬、“国共谈判”的不诚、“双十协定”的不守、军备兵力的不足等等。共产党如何在困境中自救、逆袭、出奇制胜,成为本剧最大的悬念!

  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判断是非题和加减算数题,而是复杂的乘除题,逻辑推理题、牵一发动全局的物理题、瞬间改变成分结构的化学题。观众看剧时自然会跟着一起殚精极虑、提心吊胆、目不转睛。

二、“心战”秘法:以“谁”的心为心?

  国民党面临的问题是:外忧内患、信誉尽失、一地破碎的民心。他们甚至不知道“国军什么时候成了老百姓的敌人?”

  共产党的制胜法宝:“心战能力比兵战更厉害!”同时,这也是指挥官和战斗者心怀、心胸、心力的较量、是民心向背的博弈。

  共产党以“心战”打造了一支奇兵:共有“一颗心”,从领导团队的统一指挥,到普通士兵的团队协作,到后勤支援中的军民同心。他们关键时把危险留给自己,为别人创造幸福;他们把个体视为“共同体”、把生命看作是一场接力。如“超人”般,有着超强的连接、造血、自我复制、再生、变形、永生的“超能力”,创造无数奇迹。

  不解决“为谁当兵、为谁打仗”问题,就容易“主义不明、心志不坚。”国民党人重私心“发财的目的”和共产党人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共产党心与心的联结能力,不仅在自己的内部建设上起到了很好的唤醒、凝聚作用,还吸引了更多国民党高级将领主动“投诚”,极大减少了战争中双方将士的伤亡。

  如果不能同心,争权夺利,只能自取灭亡。关乎东北存亡的锦州塔山之战,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阙汉骞、林伟俦、罗奇三人互相牵制,这给解放军以喘息的机会,利用宝贵的时间休整工事,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毛泽东发出感慨:“一支突进的队伍,几股势力相互制衡、相互抵消,蒋介石永远搞不清楚,他这几年究竟是败在哪里。”

  淮海战役中,贾汪起义成功后,张克侠等国民党高级将领感慨:“我们终于走到了正义的一方。”

三、强烈反衬:真实与平凡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真实呈现历史真相,真情打动观众内心。人物、故事、情感、场景、细节,真实到朴实,真实到平凡、真实到真诚。《大决战》里,土辣椒、菜园子、窑洞、纺车,这些土得掉渣的道具,却让伟人的形象越发感人至深。

  用宏观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由英雄史观向人民史观,避免“高大全”或“非黑即白”的僵化套路,塑造出光影交织中丰富立体的人物群像,是本剧人物塑造最大的特色。

  该剧涉及人物众多,主要角色240人。其中包括以毛泽东、蒋介石为代表的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以林彪、粟裕、杜聿明、卫立煌等为代表的双方前线将领;前线指挥员、战斗英雄等励志成长的小人物;独具艺术匠心的推动主线的虚构人物等等。

  该剧不仅塑造了孔守法、王福民、房天静、梁士英这样一批生动感人的小人物形象,还刻画了战士作家——高玉宝,让很多观众明白,历史并非仅仅由伟人撰写,恰恰是千万个小人物,他们在苦难中坚守,敢于自我牺牲,共同促成了革命的伟大胜利。

  剧中还有很多推动剧情主线发展的虚构人物,包括王翠云、乔三本、丁大胜等,这些人物将无数普通战士身上的革命精神进行了高度浓缩,让观众看剧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我们是那个年代的他(她),应该怎么办?”

  把失去亲人的悲痛化为前行的动力,用瘦小的身躯扛下担架队重任、投身到艰难的土改工作一线,王翠云角色的成功刻画,是《大决战》的点睛之笔。她的故事是对“妇女能顶半边天”、“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最好的注解。

  代表了无数迫于家庭生计加入国民党部队,原以为能过上好日子,却被反动势力不断迫害的穷苦百姓乔三本,经历着命运不停地变化,不停地选择阵营,正是那个时代大众的代表。编剧黄剑东表示,乔三本是自己最花心思的人物:“他是我的眼睛,我的嘴巴,我的手,我用他来完成这个过程。”

四、主题贯穿:一以贯穿之的“和平”主旋律

  “如果人人能以死为幸福,那么便可以一百人抵一万人,一万人抵一百万人。”蒋介石引用孙中山的话,来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他的属下缺少必死的决心。

  “以死为幸福”,这是不得已的选择!这也是共产党在求和不得、遭遇围剿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胜的秘密。事实上,没有人愿意死。呼吁和平、珍爱和平,是《大决战》一以贯穿的主旋律。

  但是和平得来实在不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为黄埔系学员,却分属于国共不同的阵营,虽念同学之谊,但因为走岔了道,只能兵戎相见,要么投降,要么打到底。陈赓对于大决战的理解是:“这是新旧中国两种命运的大决战,也是我们这帮打了多年同学之间的大决战!”

  当我们安享今天的高度科技化、商业化的和平生活,甚至还有一部分人患上了“空心病”的时候,曾经和我们一样年轻的他们,却经历着另一番抛头颅洒热血、明知会死还要奋不顾身往前冲的人生。

  感谢这部电视剧,让我们有机会去回望历史、反思自己。

  我们能做的是致敬英雄、珍爱和平;擦拭初心、以史为鉴;让历史照亮未来!

  如此,才不愧对他们的那份期盼与坚守!

关键词:

资讯

鲜娱韩娱娱评社八卦独家

明星

内地港台欧美日韩

电视

视讯剧评

电影

影讯影评

音乐

乐讯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