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写过无数脍炙人口经典好歌的三宝,这几年已经很少再做流行音乐的创作,而是一心投入到音乐剧事业当中。甚至,就连因疲劳过度导致心脏衰竭病危,都没能阻止他继续前行的脚步。从《金沙》到《蝶》,再到如今的《三毛流浪记》,每一部作品都让他投入大量心血。尤其是这部音乐剧新作,对他而言意义更加不同,因为,不同于以往的“命题作文”,这次创作源于三宝自己内心有话要说:“《三毛流浪记》是第一个我自己想做的音乐剧题材。”
瘦小的身躯,褴褛的衣衫,冻得通红的鼻头,大大的脑袋上顶着三根头发,流浪街头,靠卖报纸、擦皮鞋为生……这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笔下《三毛流浪记》中家喻户晓的经典人物形象。三毛的故事曾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动画片、话剧、京剧等各种艺术形式,这一次,一头长发的著名音乐人三宝,将把只有三根头发的三毛,搬上中国音乐剧的舞台。7月16日、17日,由著名音乐人三宝任艺术总监及作曲,关山任编剧及作词、根据张乐平原著漫画改编的同名音乐剧《三毛流浪记》,将在保利剧院上演。
在音乐剧《三毛流浪记》排练间隙,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三宝,听他畅谈心中的“三毛”,以及对中国音乐剧发展的种种态度与看法。
父女两代都爱“三毛”
记者:怎么想到把《三毛流浪记》做成音乐剧?
三宝:几年前,我和关山在做其他戏的时候,有一次聊到我们将来想做的作品题材,就突然想到了“三毛”,一触即发。我跟关山都比较喜欢做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社会批判的作品。 “三毛流浪记”这个漫画作品虽然出现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反映弱势群体的底层生活,虽然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展现,但表达的是成人世界、社会阶层对孩子、对社会的影响,揭示了当时的大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对今天的现实生活也仍然很有影响。
记者:听说您女儿也很喜欢看《三毛流浪记》?
三宝:是,电视台曾经播出过动漫版的《三毛流浪记》,她很喜欢。那时她五六岁,特别安静地坐在那里,看得全神贯注。我小时候也看过这个漫画,那个时候不懂得什么叫社会批判,但是也能看出三毛挺可怜、挺倒霉的。不过,张乐平先生画的这个漫画,最初发表在《大公报》上,其实并不是给孩子看的。所以音乐剧《三毛流浪记》首先也是一部写给成人看的作品,但正如原作一样,它也是一部孩子气十足的作品。
记者:这个题材以前曾被多次改编,包括舞台剧的演出,您的音乐剧版有什么特色呢?
三宝:我觉得最大的不同之处可能在于音乐剧的形式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记者:剧中都有哪些特别的细节?
三宝:我们找的都是这部漫画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细节,也是我小时候看这个漫画留下印象比较深的一些细节,比如擦皮鞋、卖报纸、被抓进监狱等等。结尾挺温暖的。
记者:剧中有反面人物吗?
三宝:没有那么强烈的好人和坏人的概念,比较突出“流浪感”。主要写三毛在流浪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碰到各种各样的事,然后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和影响。
记者:除三毛以外,还有哪些主要人物?
三宝:还有两个三毛的小伙伴。一个是小赖子;一个叫小姑娘,三个小伙伴一直贯穿整个戏。
记者:这部作品的舞美风格也很有特色。
三宝:舞美尽量保留了原著的漫画色彩,而且特别简洁干净。这个戏的整体气质就是这样。
记者:对《三毛流浪记》的演出,你自己有什么样的期待?
三宝:我特别希望能给现代人、无暇思考的人们多一点时间和机会去思考。
借“三毛”表达自己
记者:《三毛流浪记》是您的第三个音乐剧作品,您对音乐剧的探索目前到什么阶段?
三宝:还在摸索。我也没什么经验。音乐剧在中国也还是萌芽阶段。很多人都不了解。但总有人在做,就会慢慢被更多人了解。
记者:无论《金沙》还是《蝶》,面世后都引起过很大争议。您自己怎么评价?
三宝:都是在探索。一部作品出来,先去说它是不是音乐剧,我觉得这是特别可笑的一件事。对我来说,无所谓是或不是,我只在乎一个作品是不是被大家接受,是不是清楚地表达了我想要表达的东西。
记者:您觉得这些作品清楚表达了您想表达的东西吗?
三宝:《金沙》和《蝶》这两个作品,和《三毛流浪记》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前两个作品都是命题作文,都是别人想做,然后找到我来把它的音乐完成。但《三毛流浪记》不一样,这是我自己要做的戏,换句话来说,这一次做这个戏,是我有话要说。
记者:您现在还做流行音乐的创作吗?
三宝:基本不做了。没什么兴趣。
记者:那您现在对什么感兴趣呢?
三宝:还是以舞台呈现的东西为主。比如舞剧、歌剧、音乐剧……明年会跟杨丽萍弄一个她的告别演出。
中国音乐剧缺人才也缺剧目
记者:您对像《妈妈咪呀》这种将西方音乐剧引进国内打造成中文版的尝试怎么看呢?
三宝:很好啊,这个很正常。把国外比较成熟的戏,用中文版去演绎,这种做法至少让更多人去了解音乐剧,以后也许会慢慢喜欢上音乐剧。日本就是这样。日本是亚洲在音乐剧方面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它刚开始很多年也是引进美国、英国的戏,翻译过来,培养观众。无论是《妈妈咪呀》,还是以前曾有人打算做的《悲惨世界》,都是在国外演了很多年的很成熟的戏,中文版主要问题就是要把它翻译好。能不能让国人接受,翻译很重要。
记者:您认为中国音乐剧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三宝:从创作上讲,首先是演员,梯队接不上,我做音乐剧,找演员是最难的环节。再一个就是整体运作的团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导演也很缺,到现在为止,国内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剧导演。都是以前做话剧、电影等方面的导演,但这些都不足以成为音乐剧导演。
记者:像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等都有音乐剧班,为什么还这么欠缺音乐剧人才呢?
三宝:不仅北京,各地都有很多音乐剧班,但依然很缺人才。有两个最大的原因,一个是招生门槛太低,演员水平差,而音乐剧需要演员有非常高的素质,既要唱得好,还要演得好。另一个问题就是剧目太少,没有更多的机会让人去锻炼、实践,只能去干别的。大部分人改行了,还有一些拍影视剧了。像孙红雷这么好的音乐剧演员,都拍影视去了,因为没什么好的音乐剧让他演。
记者:《三毛流浪记》的演员是从哪儿招来的?您满意吗?
三宝:哪儿的都有。基本上都是朋友推荐来的。几乎都是新的。情况很好,百分之七十以上我都很满意。他们基本上都不是学音乐剧的,而是学表演的,只有两个是学音乐剧的。
记者:很多人认为音乐剧是需要大成本、大制作、大投入的舞台演出形式。您对此怎么看?
三宝:我不这么认为。音乐剧有很多种。但我们现在包括很多从业人员,只知道那么几部戏,就觉得音乐剧应该怎么样了。如果根本没到国外看过音乐剧,只是通过引进的几部戏、仅有的几张碟,就以为自己知道音乐剧为何物,那太可笑了。很多人受到误导,以为只有《歌剧院幽灵》、《狮子王》那样舞美庞大的演出才是音乐剧,其实那只是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而很多戏规模其实并不大,风格也多样,国外有很多那种只有几个演员,投入非常小的剧目,也非常好。
记者:您看过国内其他原创音乐剧作品吗?有您自己比较喜欢的吗?
三宝:看过很多。我比较喜欢的是孟京辉的《空中花园谋杀案》。我很喜欢这个戏,但有一点遗憾,就是音乐太少了,让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个歌比较多的话剧。但这个戏是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比较喜欢的一个戏。
本报记者王润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