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炜
在导演身价越提越高、演员片酬成倍增长的状态下,越来越多的编剧开始呼吁维权,“我们要涨价”“我们要话语权”、“我们要编剧奖”等等,类似的呼声近些年不绝于耳。近日,中国广播电视协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在京成立,与会人员就当前编剧的生存现状以及未来的出路进行了探讨。
尽管编剧们从来都没停止过抱怨,可他们在电视制作环节中的地位却从未因此得到改观,甚至还呈现出被“边缘化”的态势。制片人和导演日异突出的强势地位,渐渐侵蚀着编剧们的话语权。这个本该是电视剧创作灵魂的主体,越来越偏离制作的核心,就连观众也开始将他们遗忘。
编剧是一剧之本,是电视剧的核心和灵魂,不权故事靠他,剧本靠他,就连演员一字一句的对白都要靠他,这个“本”代表的不仅仅是本子,更是电视作品的生命。对每一个电视创作者而言,“成败系于编剧”这个最基本的概念,再清楚不过了。可明白归明白,真正要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时,编剧往往就成了最容易妥协的一方,除非你的作品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和收视号召力。
电视剧的制片方和导演,对市场是最为敏感的,他们很容易在第一时间抓住电视发展的风向标,如果编剧市场缺乏特别优秀的作品,他们就不可避免地要通过其他途径来寻求卖点,比如一个时期内吸引眼球的大热题材、起用大牌明星压阵等。功夫全耗在这方面了,还会有过多的心思考虑编剧吗?
从近些年电视剧的发展趁势来看,跟风模仿和翻拍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打模式,一旦某个题材热起来,类似题材立刻呈井喷之势,大量仓促上阵的应景之作,到最后大多成为没有质量保证的流水线产品。还有对经典名著的翻拍和改编,都是拿现成的作品当素材,你拍完了我拍,观众都腻了,导演们仍然是乐此不彼。
而编剧们也是耐不住寂寞,看到一个题材受捧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玩命似的复制滥造。为了尽快取得名和利,根本就静不下心来搞创作,仓促上阵,自然也就难以写出精品。
今年三月,中央外宣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披露:全国平均每天生产电视剧40集左右,在全国1974个电视频道中,播放电视剧的频道有1764个,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电视剧生产和播出大国。可遗憾的是,繁荣的不过是制作和播映市场,电视剧质量却始终在低层次上徘徊。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编剧的疲弱,缺乏原创的好故事,成为阻碍中国电视剧发展的最大问题。
很多编剧自欺欺人地把责任归咎于创作环境,认为国内审查高压线太多,束缚了手脚。这个客观原因固然存在,但却不是最主要的,几十年以前的审查制度也不宽松,其严格程度比起现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不照样涌现出大批精品力作吗?主要还是编剧自己的作品不争气,不能“站着把名和利都赚了”。
编剧不能老是纠结于别人不给自己脸面,要在名利面前耐得住寂寞,敢于用作品质量说话。只要作品有了含金量,整个电视剧行业自然会主动给你脸上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