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浩月
重庆师范大学28名学生以江姐人物造型集体参观渣滓洞监狱后,网上开始流传一组“江姐受刑图”,重师大辟谣说,这组图片拍的并非重庆大学生,而是网民的恶搞。由于找不到“江姐受刑图”的始作俑者,这组图的确误导了一些网民,觉得如此江姐,的确颠覆了历史上江姐的“高大全”形象。
颠覆江姐的事情还没完,前几天在多家卫视开始播出的《烈火红岩》,走的也是颠覆路线,网友称剧中的江姐“柔美的像林黛玉”,媒体报道中,“甜美”这个词也撞入眼帘,成为有史以来适用于江姐身上最大胆的形容词。连江姐的饰演者陈蓉也说,这一版江姐“爱美、也爱哭”。了解到这些信息之后,不由疑惑,这个江姐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江姐吗?
评论人司马平邦对新江姐有个评价,“江姐其实是乱世萝莉”,这个说法可谓惊人。江姐所处时代是乱世倒是真的,但将萝莉一词用到钢筋铁骨的江姐身上,实在有点错落感。萝莉来源自纳博科夫1955年所著长篇小说《洛丽塔》,如今在时尚界的推动下,萝莉风潮传遍全球,如今被传染到江姐身上,不知道这是幸还是不幸。
扮江姐参观渣滓洞,用行为艺术的方式重新演绎“江姐受刑图”,把江姐“萝莉化”,从最表面的层次看上去,这都是在消费历史名人,在把江姐娱乐化。教科书中的江姐一身正气、凛然可敬,是没有个人弱点的英雄偶像,但在对江姐进行娱乐化的诠释之后,她开始被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比如在《烈火红岩》中,江姐会恐惧、害怕、流泪,女人的形象重过革命者形象。
从深层次上看,把毫无缺点的偶像还原成有血有肉的人,是通过人性的角度,来观察一个女人的革命之路是怎么走出来的。电视剧中的江姐,从信念萌芽到英勇就义,理想自然是支撑她不断前行的能量,但“时势造英雄”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元素,自踏上革命之路的那一天起,江姐其实就已经无法回头了,这是历史造成的悲剧。在无情的历史之中,有情的人会显得更加羸弱,但往往改变历史的,恰恰是这些看上去弱不禁风的人。
用萝莉来形容江姐,并非是对她的不尊重,相反,这恰恰能更好地表现出一名中国女性的坚定与勇敢。近年来主旋律影视剧在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已经摆脱堆积符号的“高大全”时代,学会用生活化的手段重新塑造人物,但这做得还不够,应该更深入一些,从人性最幽深之处着手,分析人物性格、理念、信仰的形成过程,这样,提供出来的角色才能真正打动观众,令人们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