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高磊
突然转凉的天气,让昨天下午开幕的“2011上海世界音乐周”有些措手不及。这次,主办方选在中山公园的大草坪上,以户外露天的演出形式,面向观众开放,尽管拥有龚琳娜现场教《忐忑》的“热闹”片段,但记者看到,偏静态的“世界音乐周”显得人气不够旺,能容纳3000多人的草坪没有出现预想中的人山人海。
观众喝着香槟听音乐
下午两点,天空飘起蒙蒙细雨,阴阴冷风中,一开场,观众人数并不太多,其中老外的身影更是占据多数。随着来自图瓦共和国的恒哈图乐队,运用喉咙发出清晰的和声,演绎内向而动人的“呼麦”,一股穿越空间与时间的绵延感,在场内弥漫开来,让人仿佛走入了广阔的大草原。
没有花哨的歌舞,仅凭传统人声,这支民谣乐队就让100多名观众涌到了台前,站着听完近一个小时的演出。结束时分,持续不断的掌声,又让恒哈图乐队不得不“安可”了一曲。记者看到,草坪上,千余名观众也渐渐放松下来,铺上了地垫,打开了香槟,不少人干脆躺了下来,顽皮的孩子跟着节奏,回旋起舞。这一刻,每个人的状态都很放松,享受世界音乐的惬意与独特。
龚琳娜教唱《忐忑》
随着主持人一声“有请大家最期待的龚琳娜出场”,观众开始骚动起来。一身民族服装的龚琳娜凭借《忐忑》,积累了超高人气,就连不少中老年人都热情地涌到了台前,“怎么样,天气冷吧?下面我来帮大家‘活活血’,1、2、3,全体起立!”龚琳娜一声令下,草坪上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昨日,她以“工作坊”的形式教现场观众唱各种民歌,“丹田的气怎么发?想像一下,举重运动员上场前,给自己鼓劲的那一声‘哈’,就像气扎在地根里一样。对对对,就是这样,我们一起来喊劳动号子。”
龚琳娜以京剧、黄梅戏等唱段为例,一一做了示范,尤其是一段练“嘴皮子功夫”的片段,让人见识了龚老师的夸张表情,“嘴巴打开,左右上下动起来,这个对锻炼脸部肌肉特别有帮助。”在教会大家“打通”了从丹田、胸腔、喉头、鼻腔,到眉间、头顶的发声部位后,龚老师使出了绝活:“现在,我们一起来唱《忐忑》。”
全场惊呼!只见龚老师的夸张神情,配合着抑扬顿挫的发音,“笑”果十足。记者注意到,台下一位老伯也模仿龚琳娜,举起手指,以标准化的姿势“啊伊呀伊呦,啊伊呀伊呦”哼哼起来。不过,不知是龚老师的个人气场太强大,还是上海的观众比较害羞,现场,真正放声学唱的观众不多,大家似乎更乐于看到龚琳娜的原版表演。
“世界音乐”寻找知音
为期两天的“2011上海世界音乐周”集合了十几支海内外顶尖音乐表演团体,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不止一位音乐人提及,这是一场“非常值得看”的音乐盛宴。譬如,中国、蒙古、图瓦、瑞士等四组国际顶尖的呼麦乐队第一次在一个舞台上,深情演绎古老悠远的呼麦音乐;来自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回旋舞蹈团风格相当独特,舞者穿着白长袍戴着咖啡色高帽子,随音乐不停旋转,这是神秘的“非遗”舞蹈首度登陆上海;此外,来自马里共和国的“盲人夫妇歌神”阿玛窦和玛丽安乐队,也带来了他们非洲风格浓郁的演唱……本次“世界音乐周”提供了大家足不出“沪”,听遍世界各种风格音乐的机会。
然而,记者发现,相较“迷笛音乐节”等摇滚风的户外音乐会,偏静态的“世界音乐周”人气不够旺,天气不佳固然是客观原因,但如何能让“世界音乐”走近市民,寻找到更多知音,也是各方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公园内的普通百姓循着声音来到大草坪时,却被一圈白色挡板遮住了视线。能不能以更开放的“免费”方式,将这些潜在观众吸引进世界音乐的舞台,或许是留给下一届“世界音乐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