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号称耗资7.5亿投资的《阿修罗》无惧《我不是药神》和《邪不压正》的档期竞争力如期上映。
但这部阵容豪华、投资惊人的影片在上映后,却口碑、票房皆不如预期。豆瓣评分基本维持在3.4分左右,甚至一度低至3.2分。猫眼评分一度4.9分,时光4.0分,淘票票特殊给出8.4分。
豆瓣评论6成以上也是各种吐槽,甚至有豆瓣网友写下这样的评论,用《权利的游戏》来进行“抄袭”事实的反讽,都2018年了,怎么还在抄袭2011年的东西啊。
还有网友表示想打半颗星,可惜无从下手。
甚至提前预判为2018年度烂片三强。
然而,观众不满影迷们很生气,电影片方却貌似更生气。片方不仅不承认自己影片有问题,反而将目前出现的各种低分、差评归罪到电影网站评分有问题上。
当天晚上,《阿修罗》电影官方在微博上晒出一份关于电影评分两极化的“声明”,用淘票票8.4分、猫眼4.9分的异常反差,质疑猫眼评分的公平性。
这份“声明”以“电影《阿修罗》所有出品方”的名义发出,表明自己是“黑水军”的受害者,对猫眼在《阿修罗》遭遇黑水军有预谋的恶意刷分中不作为表示不满,甚至用“文革”范儿的词句,对猫眼进行了口诛笔伐的声讨。
猫眼、豆瓣是国内目前主要的两大电影评分系统,都是由用户自发对当前影片给出评分与评论。相对独立的豆瓣评分基本上能体现影迷对电影的评价,而猫眼则是观众购票看完影片后给出的评分、评价。两家平台不约而同都给出低分,并非偶然。作为一部评分不及格的电影,面对观众和影迷的质疑, “电影《阿修罗》所有出品方”似乎更应该欠观众一张电影票以及合理的解释。
“大制作”、“大片”就一定能赚到眉开眼笑的时代早就已经过去了,电影市场经过这么多年“内容为王”的洗礼,观众早已认识到:再大的卡司,再大的IP,再大的宣发和渠道,都未必靠得住。最终,还得看电影的质量。
电影质量到底如何,观众心里也自有定论。
此前,《阿修罗》片方曾经在宣传中提到,演员片酬在这部电影里占比很小,投资的大部分花在了超级豪华的制作团队上,以此表示影片的制作精良。但再精良的制作也抵不住剧情的贫乏。所以,有《我不是药神》这样电影的成功,也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封神传奇》这样的失败。
电影好坏评分高低不是片方和影院说了算的,重要的在于观众。所有的营销手段都不及电影质量真正过硬来得更为有效和直接。所谓口碑,也并非绝对掌握在评分上,当然更不掌握在第三方票务平台上——依靠售票来获取盈利的第三方,实在是没必要压低电影的评分来误导观众,牺牲自己的利润。
当然,虚高评分倒是有可能出现。微博上已经有网友指出,当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出品方阿里影业就是《阿修罗》的出品之一,只不过是穿了个马甲以 “浙江东阳小宇宙传媒有限公司”的身份出现。难怪阿里影业旗下的淘票票会给出8.4的分数,比其它三家网站评分高出一大截。
现在的市场环境已越来越透明,每年几百上千部电影已经证明了:真正的好电影经得起市场和差评的考验,而再多的“好评”也无法撑起一部烂片的口碑。
现在,面对观众一致的质疑,《阿修罗》剧组最应该做的是对影片制作思路和营销策略本身的反思,而不是急于把差评当作“黑水”,把矛头指向第三方平台。这种“碰瓷”式操作不仅不会博得同情,只会进一步耗损观众的好感度。
不久前《逐梦演艺圈》碰瓷豆瓣,就是前车之鉴。
这一点,可能也需要《阿修罗》所有出品方和活跃在各大社交网站的三石哥哥粉丝们反思一下。